时间:2016-01-11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一份落款日期为6月15日的通知显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指导文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此举显然是为了缓解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因为这项工程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不过,外界担心国家发改委此次开闸地方企业债券将使得中央政府清理地方债的工作更为复杂,并有可能放大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潜在风险。
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称,将简化此类债券的审核环节并缩短核准周期。
国家发改委还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按照既定规划,今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至少需要资金人民币1.3万亿元,其中约5,000亿元由各级政府出资,其余的8,000亿元经由社会渠道筹集。
据新华社报导,截至5月份,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率仅为30%。
一般来说,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得从银行借款,但许多地方政府通过成立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从而绕开相关的法律限制。
针对这类债务将威胁银行业长期健康的担忧愈加强烈,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近期也已收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相关规定。
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在研究报告中称,在那些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持非常消极看法的人看来,中国可能只是推迟整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顽疾。
截至去年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已经超过10,000家,它们的贷款规模占到国内全部人民币贷款的30%。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总计人民币47.9万亿元。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周浩称,国家发改委的上述决定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他认为这并不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对于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承诺出现转变。
然而,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Li Wei称,他认为国家发改委的举动并不矛盾,相反,这可能会增强地方政府融资活动的透明度。
Li称,现在地方政府必须公开债券发行的目的,这或许有助于避免更多债券融资用于不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