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400-110-8128     进修

财经资讯

究竟是银行理财还是员工理财

时间:2014-01-18

        据悉,理财产品为银行创造的额外收入,约占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17%~19%。理财产品在给银行创造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麻烦。

  金华村民1200万元买“理财产品”只剩下800万元,400万元款项未追回,不仅让涉事村民为此忧心忡忡,资金安全缺乏保障,能否全部追回是一个问号,而且,对涉事银行的信誉也是一种损害。尽管银行方面称“私售”理财产品“属前员工个人行为”,但银行对其员工缺少应有监管,导致了严重后果,岂能完全无责?

  在笔者看来,虽说这起理财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调查处理,最终由司法机关判定。但无论是银行方面还是监管方面,以及投资人,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责任,更要反思,当前的理财市场是否健康,或者说,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全面反思,才能重建理财市场,重建信任。

  众所周知,中国居民储蓄率全球第一,存款利率长期倒挂。居民手里的“余粮”需要理财,促使理财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表象背后,却是金融监管的相对滞后,就连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部分理财产品运作不规范”。

  监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政策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出台相应措施去修补漏洞,而不是进行提前设防。而且,缺乏长效的监管机制。有专家指出,银行代客理财的本质问题是制度错位的问题,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从几起理财事件吸取教训,进行深层改革。

  毫无疑问,近期爆出的几起理财纠纷,都与银行失察有关,但银行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员工个人,这说明,银行的责任还不够明确,如果银行责任不明确,公众不免就要发问:今天银行代理的诸多理财产品,究竟是“银行理财”还是“员工理财”?如何保证公众面对的不是“员工理财”、“违规理财”?